8月8日至10日,稳步推动共同富裕研讨会暨第二届共同富裕学术论坛在湘潭大学成功召开。来自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湘潭大学等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伟人故里,与湘潭大学师生共近百人一起围绕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展开深度探讨。本次论坛由四川大学与湘潭大学联合主办,湘潭大学商学院承办,9位学者在主旨演讲环节系统阐释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既具理论深度,又扎根中国实践,为破解发展不平衡难题提供了多元思路。论坛还设立了“新发展理念与共同富裕”“数字经济与收入分配”“社会再生产与共同富裕”3场平行分论坛与4场专题讲座,与会青年学者通过学术对话凝聚共识,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注入理论动能。
在简短的开幕致辞后,首场主旨报告由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周云波教授主持,五位知名学者聚焦核心命题,围绕城乡差异、福利制度、人力资本等维度作了主旨报告。其中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陈宗胜教授,以《共同富裕视角下的中国全面城乡差别研究》为题,从温饱视角下的城乡差别、中国收入差别按Sumtrum公式的分解、城乡收入分配格局演变,以及共同富裕四个视角下的中国城乡差别,重点从共同富裕角度阐述了中国城乡差距的演变历史,并测算出差别程度,特别是提出从共同富裕视角看,中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差别要更大得多,从单纯收入温饱角度可能差12年,而整体看来从共同富裕角度要差18年,分别从五个维度则差别各有不同,但平均也都是相差10以上。


在演讲的最后陈宗胜教授还创新性地提出了三大关键问题:一个是未来中国农业农村的居民主体是不是现在的居民,发达国家经验未来农村居民可能主要是来自城镇化后的城镇居民,中国未来也许也得走这条路;第二个是农村农业发展只靠自我积累的可行性如何,我们现在不允许城镇居民到乡下购地买房,即农村只能依靠自身积累发展这可能要大大延缓乡村振兴的步伐,而城镇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的发展都是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依靠外资外企,恐怕中国农村发展不发动城镇居民投资三农,则三农是很难快速发展;第三个问题是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公有制度是不是要保持永远,国外有的国家土地是私有如美国,但也有不少国家的土地是国有然后由土地主租用如英国,由地主雇佣工人耕种的。那么我国农村的集体土地将来也可能要改革,方向就是变成国家公有,与城镇土地一样,然后由农场主租用并雇佣工人耕种等,这样农业也是国有制,与城镇一样的国有制度并享受同一层次的按劳分配。
南开大学周云波教授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助力共同富裕》报告中系统阐释了共同富裕的内涵,他认为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共同富裕表现为收入分配差距适度,收入分布格局呈橄榄型、收入和劳动报酬占比较高。同时,他还指出了我国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中面临的几大问题,如收入差距过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过少等。最后,周云波教授指出,未来实现共同富裕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二是要做好分“蛋糕”的工作,三是要预防好系统性的经济社会风险。
陈宗胜教授在8日晚上面对湘潭大学青年师生做了专题演讲,演讲题目是“中国共同富裕进展程度的测度与政策建议”。周云波教授在8日下午的演讲中报告的题目是“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宏观经济波动看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此前,在8月3日陈宗胜教授还应邀赴内蒙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席了“第四届西部乡村振兴论坛---‘面向十五五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部乡村全面振兴’”并发表了主旨演讲“中国城乡差别的深入研究与测算”,受到与会专家及参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欧国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