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胜:我国收入分配目前呈“葫芦形”,距离“橄榄型”尚远

发布者: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发布时间:2018-06-30浏览次数:224

2018年6月30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出版座谈会暨中国的共同富裕之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举行,南开大学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院长陈宗胜教授做“另一部分人什么时候富起来”的主题演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主持会议,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原总裁陈昕、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甘犁、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姚先国等出席会议。


陈宗胜教授在演讲中提出,中国收入分配格局在改革开放前是类似于飞碟形,非常平均。随着经济发展已经从高度平均的“飞碟形”转变为“金字塔形”后,目前正在呈现为类似“葫芦形”,即中等收入阶层还不够发达,距离“橄榄形”还为时尚远。

中等收入阶层处在葫芦形的中间,比重较小。所以中等收入阶层比较焦虑,一个是想继续往上爬的焦虑,一个是怕再掉下去的焦虑。

为了解决这一焦虑,得让较低的阶层提高收入进入并稳定处在中等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逐渐上升到富裕阶层,中产阶级的焦虑才会消失。他在进一步研究后提出,中国居民收入差别的各主要组成部分,整体上已越过“公有经济收入分配差别倒U曲线”的最高点即拐点,收入差别基尼系数开始进入下降阶段。按照十九大提出新的战略方针,只有经济稳定持续发展,逐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才能消除中产阶级的焦虑。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甘犁则对此提到,“我们的收入差距虽然在下降,而且过了倒U曲线的高点,但仍然很高。我认为它的核心问题不在于市场初次分配中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在二次分配,尤其是直接转移支付”。

因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其实是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如果在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过程中,单纯靠直接转移支付来实施就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所以,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认为,“从全球的角度来讲,收入分配问题尤其是贫困问题主要还是靠发展来解决”。

此外,陈宗胜还提到,在近几年的财富大分配中,房地产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主要是由于房地产政策导致的,里面实际上存在着土地制度、财税体制以及信贷政策等的扭曲。他表示,我们长期实行的就是售房制度,房子只能售,而现在这些扭曲也在逐渐改革,最近开始实行的租售同权,这就是对过去只售不租的一种改革。

另外就是城乡居民自建的差距,农村的土地房产只能在农民当中流通。这些相关政策将来也应当适当的改革,引导城市资金投入到乡村当中去,投入到土地上,才能真正发展振兴乡村,缩小收入差距。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名望认为,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一就是城乡收入差别,它的贡献率是38.2%。户籍制度以及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导致了有些人贫困,或收入分配不均等。

因而在缩小收入差距的过程中,分配政策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分配政策主要不是居民收入方面,而是宏观上的财政转移支付,工业支援农业等等。更重要的是发展政策,也就是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以及这次十九大上提出来的振兴农村经济、振兴农村城镇产业这些大的措施。

  所以,陈宗胜认为,近些年采取了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措施,如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城乡一体化、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等战略措施都在缩小城乡差别,使收入分配底部的群体缩小,特底层逐渐往上提升并缩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形成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的一个状态,让另一部分人富起来就需要这么一个过程。

此次出版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由贫穷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与经验》是由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宗胜及其研究团队历时十余年共同完成。全书基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近4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理论与实践、发展与改革、轨迹与格局、城镇与乡村、行业与地区、总体与家庭、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分配与贫困、现状与趋势、政策与建议等角度,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的变动,进行了综合性、全局性的研究和探索